浸渗技术是解决铸件泄漏的措施。它是通过真空加压的方法,使浸渗剂渗入铸件疏松、气孔等缺点内部,经过固化、填充铸件微孔,从而解决泄漏问题,达到密封承压的目的。目前浸渗技术应用面不断扩大,浸渗技术已被汽车、船舶和其它主要工业部门认可和应用。主要用于铸件补漏和烧结多孔性材料密封,也用于电器元件的绝缘性能提高,塑料组合件的密封,以及工件电镀,涂饰的前、预处理工序等方面,对提高产品的合格率、节约能源,降低成本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。
浸渗设备的分类:
按照使用媒介的区别,分为无机浸渗设备和有机浸渗设备。
无机浸渗设备:使用媒介是硅酸盐浸渗济。
有机浸渗设备:使用媒介是有机浸渗剂。按照固化温度区分为:
85℃热水固化方式的有机浸渗设备(简称YJ85℃)
98℃热水固化方式的有机浸渗设备(简称YJ98B)
110℃以上烘烤固化的有机浸渗设备(简称YJ110X)


【一】、浸渗技术的分类
在汽车制造业中很多阀类、泵类、发动机的壳体等都采用锌、铝合金压铸而成。由于在成型过程中不易控制均匀冷却,合金中杂质的影响,模具及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,会导致铸件内部含有气体而产生气孔、缩孔、组织疏松等缺点,该缺点用肉眼很难发现。缺点的存在将导致被密封的介质渗漏,增加机加工的磨损,同时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,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。为了解决铸件废品率高的问题,目前采用“浸渗技术”进行补救。此技术的应用使铸件的合格率达到90%以上。
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浸渗技术,80年代以后浸渗技术的经济效益上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,近20年来浸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,研制出了多种类型浸渗剂,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。
1按铸造件浸入情况分
浸渗根据铸件浸入浸渗剂的情况不同,可分为局部浸渗和整体浸渗两种方法。①局部浸渗。局部浸渗是对已知特定部位渗漏的工件进行局部浸渗处理,使浸渗设备进入致漏孔隙中使之封闭,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。常用浸渗方法有浸涂、刷涂、注射及局部加压等方法;②整体浸渗法。整体浸渗法是对未知渗漏部位的工件,将工件整体浸入浸渗液中,对致漏孔隙进行浸渗封闭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。常用浸渗方法有常压、内压、真空、加压、真空加压等方法。
2常用浸渗剂
浸渗剂的性能直接影响浸渗的效果。浸渗剂按化学属性不同分为两种:①无机浸渗剂。常用无机浸渗剂是以硅酸钠格称水玻璃)为主原料,添加多种无机金属盐、稳定剂、表面剂、增韧剂、填料等组成。优点是耐水、耐油、耐温500以上,低廉。缺点是粘度高,浸润性差,浸渗效率不高,在常温下固化时间长,干燥后材料脆易脱落;②有机浸渗剂。一种类型是仄氧自固型浸渗剂,其特点具有自固能力,清洗比较容易,可生物降解保护环境、浸渗率高。另一种类型是热水固化型浸渗剂,其特点耐压强度高、耐水、耐油、耐有机溶剂及化学介质,性能优良,浸渗性高,水洗性好。
【二】、浸渗剂在铸件生产过程
在铸件生产过程中,由于金属的各向收缩不均匀性和生产过程中模具、环境、工艺、原材料等原因,易出现缩孔、气泡、裂纹、疏松等局部微孔隙缺点,导致铸件在承压时出现渗漏现象,不能满足实际使用中的密封要求。同时,微孔隙缺点易导致局部应力集中,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加速金属疲劳。对于民用发动机上的零件,有着高性、高耐受性、高冗余度、长运行时间的使用要求,排除此种微孔缺点导致的隐患。目前通行的解决方案为浸渗工艺,即依靠真空或外加压条件,使液态的浸渗剂渗入铸件的微孔隙、细小缺点中,然后通过加热、厌氧封闭等方式,使微孔中的浸渗剂发生固化反应,形成具有一定强度、耐受性的固化物。作者所在铸造原生产工艺中,使用的浸渗剂为亚麻油,浸渗后铸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.但由于亚麻油属于不饱和聚酷类浸渗剂,有粘度高、流动性差、清洗性差、难于去除等缺点,导致浸渗后对工件表面处理的过程繁琐冗长,影响了生产效率。浸渗后工件盲孔、凹槽、转角等处也易出现残留物,影响工件清洁度,造成发动机装配后的隐患。为此进行了专项技术改进,采用丙烯酸酷有机浸渗工艺替代原亚麻油浸渗工艺,并购置了生产线专用设备。丙烯酸酷型浸渗剂是由复合型功能丙烯酸酷单体、乳化剂、引发剂、稳定剂等组分配制而成的,具有粘度小、渗透性好、流动性好、易清洗、残留少等特点。根据发动机的特点和使用要求,选取适合的发动机零件使用丙烯酸酷浸渗工艺进行试验,研究浸渗剂的堵漏效果、合适的工艺参数及清洗性。
泊头市启源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(http://www.btyhjs.com)从事无机浸渗设备、有机浸渗设备、气孔微孔浸渗处理产品已浸透到华北、西北、华南、东北的铸造行业,深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,用户的亲睐。